人活着,就是要一边焦虑一边成长!
作者:易读心理网 2020-11-08 12:11:34 心理百科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会焦虑?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代社会每个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忙”,忙的没时间好好吃饭,没时间见面,没时间谈情说爱,忙的没时间听别人说话就匆匆行动...... 可是当你问他你都在忙些什么呢?他愕然,就像禅宗的当头棒喝:你是谁?会让人突然开悟一样,这个问题往往让我们在忙碌的麻痹中抬起头来,茫然的望向被搁置在角落里的意义问题,好像人活着,就是要一边焦虑一边成长!

人活着,就是要一边焦虑一边成长!

你为什么焦虑?你到底在忙什么?

忙什么呢?愕然之后,你可能说出一些具体的事情:

“孩子刚出生,换了工作……”

“我都三十了,还没对象,我忙着上班,忙着找合适的对象呢……”

“我这个项目再不做出成绩来,这个风口又赶不上了……”

这些看起来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但是你我都知道,细想起来,并不是这些表面事件在驱动我们往前走。

正如一个焦虑地赚着奶粉钱的爸爸,不是真的被困在养育的问题上,他焦虑枯黄的面容里写着一个渴望:我想做个好爸爸。他想赚的是更好的未来,是这个目标推动他一往无前。而细问他,“更好的未来”的“好”到底如何定义?我想这就涉及和他人的比较:“是啊,我尽力给了最好的,但是这份给予也不能在别的父母平均线之下,最好还能更好点。”

所以,所谓荒腔走板的生活不是在诉说“无能为力”,而是在回应心底对自我的“疑问”,我是优秀的?我是被爱的?我是安全的?我是成功的?我配得上并能够得到我想要的一切?

这些疑问在庞杂的人生境遇(工作、结婚、生子、交友等)中,犹如背景声在喧闹的轰隆向前滚动的时代和生活中回响。

人活着,就是要一边焦虑一边成长!

作家木心有一句话说:“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可谓精准地描述了人生的深层焦虑,一如热锅上的蚂蚁,奔忙、寻找、焦灼,并非因为现实困境,而是因为在每个具体问题下的心灵困境——我该如何存在?

当我们漂浮在问题的表层,就想通过解决某个问题来迅速缓解焦虑,认为这件事做到了,我们就好了。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是假象。正像抚养一个孩子,你会说孩子断奶,我的生活就好了;可断奶之后还有学步呢,你说孩子学步就好了,不用抱了,就轻松了;可不用抱了之后还有学说话呢,学了说话之后还有上幼儿园,还有小学、中学、大学……

如果说有什么事是我长大以后才明白的,那就是,我们无法通过解决一个具体问题,一劳永逸地换来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更多的时候,我们要接纳一个事实:人就是解决问题的动物,我们一生都在学习处理各种“问题”,与永恒的焦虑共存。

既然焦虑永远都在,那么和焦虑相处的“我”就更重要。换句话说,不要被那些具体的问题“吓倒”,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在处理问题——因为你做什么都可以,只要知道你是谁,你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只要你确定你所站的地方是属于你的。

这种内在自我的完整感,拥有一种存在的核心力量,带你笃定从容地穿梭于人世间。

虽然这样的自我主体感并不容易确立。因为有关自我价值的回答是拼凑式的,就像一个拼图游戏,自我的真相由碎片构成,在不同的人生事件中不断更新,你要在漫长的人生中学会和每个具体的焦虑打交道,然后就像打到足够的积分就能通关一样,凑够了拼图才能渐渐找到越来越完整的自我图像。

所以,生活的常态就是你一直在处理各种具体事务,一直学着忍受自己的不完美,忍受焦虑中的未知和已知,学会在自己的欲望和外物的期待之间保持动态的相对平衡,只要你不被各种惊慌吓倒,就能增长解开这个谜题的资源。

人活着,就是要一边焦虑一边成长!

成长是自我操作界面的更新

一个减肥的好朋友昨天跑过来跟我说:“昨天大吃大喝了,好后悔啊。”

她又开始习惯性地自责:“你说我怎么总是管不住自己。”

我提了个问题:“你有没有意识到这不是自控力的问题,而是目标设置的问题?”

如果你把“快速瘦下来”当成一个僵硬、单一的目标,那这次计划外的吃喝就变得相当不能容忍,这是一次挫折和失败,人就会变得自责。而且,可以想见,这样的失控情况将会一再发生。因为只要有“控制”就会有“失控”,这是必然的,否则减肥也不会是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了。

但倘若现在换一种思路,“瘦下来”不是一个最终要到达的目标,而是一个不断出线又拉回的过程,我们会怎么看待减肥的目标呢?

减肥是一个生活和饮食习惯的长期改变,或者说它改变的是你内心一套看待食物和饥饿之间关系的旧有模式。

这个模式需要你和它的磨合。比如,我发现这个朋友经常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大吃大喝,她并不是真饿,于是,我提醒她小心这个信号,下次心情不好的时候,手边放的应该是低脂饱腹的黄瓜,或者是找到另一个“对自己好”的方式,哪怕是去买买买,去唱歌,跟朋友交谈,等等,这些事情能缓解压力,从而修复心情,降低驱动大吃大喝的无意识动能。

因此,减肥可能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是你的生活调整重心,你可能今天吃得多一点,没关系,那是旧有模式又出来了,去认识它的原因和机制,明天就还是回到新的模式上来,带着对旧有模式的更多理解,一次次地调频回来。

就好像你学习溜冰,其实是学习一种新的走路方式,以替代你平常的步行方式。在学习溜冰的过程中,一次摔倒了下次再来,你不会摔倒一次就自责一次吧,而是默认这需要练习、适应、循序渐进,也不会把必然的失误都当作自控力的失败,而是默默寻找身体在溜冰过程中轻松自如的感觉。

人活着,就是要一边焦虑一边成长!

同一件事,我们的焦虑来源于想要完全控制目标,而缺乏对过程的理解、细致的自我关怀、深度的觉察练习……究其原因可能是对自己的心灵并不怎么了解,抱持一种无知的“假设”,好像只要“命令”自己、做不到就“惩罚”自己,这样就能做到了。

这可以说是对心灵的暴力相向,大多数时候,这种方式加剧了焦虑,也让焦虑一再循环。焦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焦虑的重复,将会使我们在各种情景里捉襟见肘。

在复杂的社会情景中,外界永远会失控,焦虑永远会超出你的想象,但只有不断深入理解自己的心灵,才能够帮助你从容应对,消化难堪,并且把它迅速转化成你需要的成长材料,迁移到更多的选择中去。这是让我们能够应对复杂人生的基本线索。

心理学知识是如此重要,因为它是你自我升级的基础。假设你是一台电脑,减肥只是其中打开的一个窗口,你的工作、爱情、友情都可以是其中可以打开的一个窗口,操作这一切的是你本人的心智模式。旧的生活对应旧的心智系统,不在操作系统中重新设置一个新的规则,就会在旧的模式中团团打转,具体问题一个接一个,却是同一个操作系统下的无效重复。如果要有新的生活,就需要对心智系统进行整体升级。

就像减肥涉及饮食方式的全盘改变,这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条调整旧有饮食模式的漫漫长路。在这段长路之后,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心理清晰地摆在眼前,当你学会和自己相处,减肥或者其他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任何一个具体的生活焦虑,我们可以看作人生某个打开窗口的交互界面。当我们深入焦虑的时候,对话的是心理机制,它触发的是对自我操作系统的重新思考。

人活着,就是要一边焦虑一边成长!

直视焦虑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在描述死亡焦虑时,用了一个比喻:“你不能直视骄阳,也不能直视死亡。”因为骄阳让人眼睛受伤,而直视死亡,会让人心生恐惧,惧怕未来。

人的本性如此,人面对焦虑时,本能地想要逃避,因为焦虑会带来巨大的恐惧。

人们对未知的焦虑大于死亡,这是成长最大的障碍。

如果不能按你所想的去生活,那么你就只能按你所生活的去想。人总是用已知的框架来解释未知的事情,这导致我们的人生越来越僵化。

真正的自由,正是以失去安全感的方式,换来新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又想要可能性,又害怕失去一切,那就很难获得成长。所以,最大的焦虑可能就是对自由的焦虑。

实际上,我们最大的焦虑是走出舒适区的成长焦虑,它会危及我们对自己安全感的评估,然而直视这种焦虑,不断把未知纳入我们的心智,是成长的最好途径。

人生最值得期待的,就是这些在焦虑之下直面自我的瞬间。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带着我们刚来的时候“没有的东西”,这些东西包括你体验到的爱和记忆等这些珍贵的情感,更包括你在这段旅程当中经过世事磨砺的一颗更加精纯、信息密度更高的灵魂。

荣格把人们逐渐活出更高内在自我的过程叫作灵魂的炼金术,像孙悟空在炼丹炉里经历的烈火,没有经过世事的千锤百炼,我们不会对自我的拼图如此笃定,最后带着一颗相对完整的灵魂跟这个世界说再见。

人活着,就是要一边焦虑一边成长!

人活着,就是要一边焦虑一边成长!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无性婚姻正念心理测评社交恐惧症绿帽心理咨询智商桃花运存在主义心理医生治疗师洁癖亲子关系分院测试心理健康智商测试MBTI叛逆弗洛伊德产后抑郁症情绪管理聊天情商测试焦虑症焦虑心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