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恐慌现象, 如何对他人进行有效支持
作者:张宝蕊 2020-01-28 13:41:33 心理百科

各位亲爱的伙伴们:

面对这种病毒,它的来势汹汹于似乎是势不可挡的局势,让我们这群在安逸中生活的人,一下子失去了内心的安定与安全感

尤其是正值新春假期,原本川流不息的交通与人群,突然被动的冻住了;本该是热闹非凡的大街小巷,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变得冷冷清清。熟悉的热闹沸腾,在预期中没有发生,盼来的却是寂静与不确定。人心惶惑不安是必然的。

经验分享

这次的疫情,让我想起来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及2003年的SARS。

先谈谈地震吧!

当时全国及全世界的人都涌进了灾区。我当然不例外的充满了热情接受成都一个机构的邀请,去到第一线支援。

但当我踏进德阳共青团的指挥中心,那位主任一听我是做心理支援的,一口就回绝了我。

我错愕的站在那里,内心混乱,脑袋空白,‘怎么会?怎么回事?我该怎么办?’我带领了一个来自各地的9个心理咨询师,准备“大干一番”,好好的“帮助灾民”,以抒发内心的“爱心与关心”。

这下子怎么办?

本想好好的说服主任—我们是有能力的,我们是可以的。内心的委屈感、紧张、担心油然升起。我被感受围城了。就在此刻,我觉察到我在“太想帮助的愿望下”无形中成了高姿态的“专家”,成为“救世主”。

瞬间,我的心静了下来。意识到自己的害怕—怕被赶走;怕不被承认;怕没有面子,怕被拒绝。所以,暂时放下这些感受与想法,开始聆听与了解问题何在。

这位主任对我们这些心理支援者的的评价是“破坏者”,让受灾者受到第二次伤害。听懂了他的生气,我开始同理他,专注聆听他,没有反驳,没有专家的姿态。

没想到,他话锋一转主动的邀请我们留下来。我很开心但不惊讶,因为当前的他遇到的压力一定比山大--每天都要面对那么多的困难,而群众、“心理支援者”“志愿者”的蜂拥而至,也一定让他疲于应付。他一定很久没有人陪伴他,听他说话了!一旦被听到,必然觉得舒服,内心的烦躁就会减轻。

接受了他的邀请,我主动承诺对于灾区老百姓我们仅仅陪伴,就像是对待老乡一样,不做咨询,不做干预—说实在,我也不懂什么是干预,又为什么要干预。人本及超个人强调的是主动陪伴,如此而已。被支持者有自己的主动性、思想,及感受,我们尊重。

连着三年我被邀请去德阳支持老师,咨询师及其他,如无国界医师邀请我交流,去讲同理心。感谢他们的认可。我也从中学习了很多什么是“助人者”的真意。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恐慌现象, 如何对他人进行有效支持

第二个经验是2003年的SARS,在美国的我和李绍崑教授正筹备着当年要在大陆开展国际人本/超个人的大会。因为SARS的出现,无奈下取消了。会议不开了,但我内心却想与大家在一起。

我决定回国。内心没有害怕,紧张及担心。生命本是如此,所有的可能性都会发生。所以,我抱着平常心面对众人的反对,准备好防护设备(口罩而已)在当年(好像是5月)从广州入境。

令我惊讶的是很多广州人并没有戴口罩,而且没有那么紧张,也来去自如。同学们在白云机场租了一个场地接待我,互相交流与分享,真的很有活力与希望。

看到大家的积极与放松,我放下了心。离开广州我又去了好几个城市。当然,焦虑、恐慌不是没有,只是同时发生的是“过普通日子”的心态也在。这点很重要。

黑天鹅事件

黑天鹅事件指的是,在我们没有预期的情况下发生的事情。这次疫情就是在人们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其实,细想它讲的不就是“无常”吗?人生本无常,一旦有这个观念存在,无常不过是常态,黑天鹅白天鹅也不过是同一类而已。所以我的想法如下:

首先,我们要明白,遇到这种情况,紧张恐慌是“正常”的现象。除了心理素质过硬外,不担心不恐慌的人,才是“不正常”的。那种情况更是严重。

这个时刻可以称之为“危机”。很多心理从业人员认为要做“干预”。我倒认为这是一个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与我们在生活中任何时候所碰到的,看似无法逾越的“困境”是同类的。我们也会睡不着,吃不下。

只不过,这次卷入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我思考了很久,发现到如果追根究底什么是很多人?事实上就是很多的“个人”的集合罢了。

因此,要觉知的是,我们面对的是每个“个人”的问题,虽然看起来是“很多人”。换句话说,我们要进行的就是个别的陪伴。

问题的处理,因为严重度不同,紧急度不一样,而有优先的技能应用。

今天这种局面,我们已经知道的是病毒的传染在某些程度上是可控的,但需要明白的是负面情绪的影响却是不可控的,其蔓延就如同呼吸的速度。

我们还需要懂的是,人们之所以会恐慌,是因为自己对整个疫情的不确定,而这种不确定又很难在短期内有确定感,此时幻想(往往是往坏处)就会爆发,谣言就会四起。这就是所谓的“歇斯底里”的表现。

清楚了这些,我们所要做的既不困难也不复杂——那就是:

第一步

专注、聆听、同理心,建立他人对我们的信任感:

恐慌焦虑紧张担心是情绪,而情绪是很难管控的。此时最重要的、最有效的就是“用心”听他人说,专注并且听到他的感受与想法,就算听起来是多么的无理,无聊与不可思议,记得,从他的角度,都是合理的。

这就是同理心的运用——看到他所看到的,听到他所说的,陪伴他所感受的。不要辩驳,不要讲道理,斑驳与讲道理只能引出辩驳、对抗,及愤怒。反而坏事。切记!

第二步

具体、探索、澄清:

首先是少问,多听,并且将所听到的放在心理,在内心琢磨着“到底发生了什么”。

眼前的问题,其实不是真问题。真正的问题往往是被表象的状况所刺激到而浮现出来。所以,中国人才说:“危机”就是危险与机会并存的。

生命所有发生的,都是有意义及具有价值的。目的是帮助我们从困境中看到智慧,否则舒适与安逸会麻木我们的眼睛与心灵。

当陈述者的感受、想法被接纳后,内在的空间就会被打开,此时才有能力去深入的探索了解问题所在。很多咨询师喜欢问问题,一直问,其实第二步的时候,的确是要问问题,但同时要专注、聆听、同理心,否则就变成质问了。

第三步

找到生活中的支持系统:

虽然我们做的是个人陪伴,但同时要注意到周围的人都在经历同样的困境,所以可以协助被支持者看看周围有谁能够支持到自己,并建立支持圈,大家每天进行互动,交流与分享,因为一个人不能独活。

但要注意方向的正确性,是要提高大家的情绪度,从而提升面对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加剧恐慌;也可以参加一些线上支持团体,每天有固定活动时间,这样内心的确定感及安全感会被建立起来。

第四步

协助规划每日的生活目标:

为一般老百姓,无聊是最伤人的,因为每人都需要要目标,这样才会有存在感与价值感。所以,每日的规划很是重要。等到他逐渐稳定后,就可以鼓励其支持他人。人天生就有“利他”的需要。所以,如果能够建议他参加支持的群去支持他人,是非常有意义的。

以上是针对一般群众我们可以做的支持步骤。

对于在一线的人员,包括职员、志愿者、医师、护士、护工及其家属

我们要做的是除了不要安慰,不要说道理外,最最重要的就只是去听到他们的累,担心,辛苦,无助......甚至自责(没有做好)及责备他人(不被领导、他人甚至家人理解)等情绪以及所有想说的话。

如果有人不习惯讲感受,那么就不要谈感受,仅仅听他们说。他们一定有很多想说,我们只要人在心在的听他们说,这就足够了。

切忌去深入探索他内心的创伤。我们要做的是在聆听中,让他脱离“负面思想、感受的”干扰,情绪度自然提高,正面思想就会产生,生活能力就会恢复,自我疗愈的管道就会自然运行。

如果被支持者有问题要解决,与他探索资源所在,协助他看到事情的不同面,让他看到能作什么而非做不了什么。

如果他很困难找到解决方案,我们充其量给予建议:“如果是我的话,我大概会......这样做。你说呢?”这样就能够激发他的想法及愉悦的感受,从而增加执行力。

协助者的注意事项

首先,先面对自己的感受、想法,去了解发生了什么。想帮助人的,往往是内在有很多创伤没有处理。所以,要先清理自己。这就是督导的重要性。

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到最后伤人伤己。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要注意到自责会产生。此时要停止自责,最好见督导或是找同伴支持,找到原因进而调整。

再则,如果觉察到自己特别想帮助人,此时就要暂缓帮助人,先找个同业者沟通一下,不能只是自我沟通。自我沟通往往看不到真正的盲点。

第三,常常觉察自己在协助他人时是否很急--急着提高对方的情绪度,让他觉得舒服;急着解决问题而听不到他说什么。这种情况就要暂停帮助他人。

第四,经常检验自己身体的僵硬度。身体的软硬度表达了我们是否有压抑,以及情绪是否偏低。情绪度低,在协助他人时会有负面效果的。所以我们要注意这点。

第五,自己要订立生活目标,不要将帮助人成为目标而忽视了建设自己,照顾自己。

第六,对于任何非自己确定的事情,不给任何建议。

最重要的就是--不做任何能力不及之事。要有自知之明。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职业性格倾诉焦虑症心理健康测试爱丁堡绿帽智商测试双相情感障碍自卑孤独症桃花运依赖型人格障碍心理医生心理测评系统PUA恋母情结正念亲子关系社交恐惧症职业价值观回避型人格障碍源码九型人格叛逆期社交恐惧焦虑症